馬術在線 首頁 行業(yè)資訊 查看內容

因為這三個理由,我愛上了“跳躍,愛馬仕”馬術障礙賽

2024-3-22 08:40

摘要: 真正的匠人不僅能調配顏色,還能調配環(huán)節(jié),使競技和娛樂處于平衡狀態(tài)。
“跳躍,愛馬仕”(Saut Hermès)馬術障礙賽是一年一度的國際馬術場地障礙賽,由愛馬仕主辦。今年的“跳躍,愛馬仕”馬術障礙賽持續(xù)三天(3月15~17日),在巴黎大皇宮臨時館舉辦。


愛馬仕和“跳躍,愛馬仕”馬術障礙賽的關系很直接,愛馬仕就是唯一的主辦方。其他的星級比賽,品牌方往往是作為合作方或者贊助商來參與。真正執(zhí)行比賽運營的是賽事公司或協(xié)會。按照這個邏輯,來到比賽的每個人都是愛馬仕的客人。

客人需要的,主人就想在前面。觀眾要看五星級比賽,那就滿足需求。為了達到五星級的標準和五星級的觀賽體驗,獎金要足額,世界排名的騎手要不遺余力地邀請,場地設施必須要優(yōu)質。


更重要的是,愛馬仕把比賽直接放在了巴黎市中心。以前在巴黎大皇宮里辦,現在大皇宮維修,就放在了巴黎大皇宮臨時館里舉辦。在熱身場,你能看到埃菲爾鐵塔。這對騎手和觀眾來說都太幸福了。

對老巴黎人來說,能把曾經在市中心舉辦馬術比賽的傳統(tǒng)和記憶找回來,沒有比這更美妙的事情了。


大的方面說了,細節(jié)也得提。除了三排觀眾席,靠近熱身場的主賽場圍欄邊還設了兩個站立觀賽區(qū)。任何希望離賽場更近的或者覺得座位太靠后的,都可以站在這里看比賽。和你擠在一起的有世界冠軍、馬主、教練、馬工,大家和和氣氣。在這里只要不遮擋其他人觀賽,愛拍攝就拍攝,只有志愿者溫馨提醒你別開閃光。


辦一場大賽,到底是為了什么?耗費資金、協(xié)調關系、投入精力,如果最后的結果和最初的設想是南轅北轍的關系,那就太荒謬了。我覺得辦賽第一服務客群必須是觀眾,官員、贊助商和特邀嘉賓誠然重要。但當辦賽人心里只有他們時,這比賽的存續(xù)也就成了難題。在服務觀眾這一點上,愛馬仕做到了極致。

整個場館動線設計清晰,標識明顯;志愿者會竭力為觀眾提供幫助;紙質版的出場順序表于賽前在看臺入口處隨意領??;沒有工作人員驅趕觀眾和攝影師;餐食提供及時方便……沒人忽視觀眾,更沒人教育觀眾。


比賽好看有兩層含義:第一層是比賽要競爭激烈,要有意思;第二層是比賽要容易看懂。

競爭激烈自不用說,這是比賽的本質。尤其是法國觀眾,看到他們引以為傲的西蒙·得萊斯特(Simon Delestre)、法國飛人朱利安·艾佩拉德(Julien Epaillard)、諾曼底驕傲凱文·斯托特(Kevin Staut)和朱利安·安奎廷(Julien Anquetin)被亨瑞克·馮·艾克曼(Henrik von Eckermann)、斯科特·布拉什(Scott Brash)、佩德·德雷弗里克森(Peder Fredricson)和本·馬赫(Ben Maher)這些世界冠軍超越時,扼腕嘆息。強者被強者擊敗,這是全人類都愛看的戲碼。


比賽有意思的程度與路線設計有關系。路線設計師是圣地亞哥·瓦雷拉·烏拉斯雷斯 (Santiago Varela Ullastres) 和格雷戈里·博多 (Grégory Bodo),這兩位是東京奧運會的路線設計師,也將是今年巴黎奧運會選派的路線設計師。唯一限制路線設計師發(fā)揮想象力的僅僅是70×30M的主賽場尺寸和嚴苛的比賽規(guī)則。在關注馬匹健康的同時,圣地亞哥直言他設計的是一條帶陷阱的路線,而且陷阱放在你想象不到的地方。


就比如壓軸的愛馬仕大獎賽,第一輪大部分遭遇障礙罰分的人馬組合在最后一條線路上出現問題:11號紅色雙橫木,落地后3步接12AB。第11道和第12道障礙分布在同一條直線上,而且貼著場地長邊。12接13是一個弧線上的5步。

路線設計師明顯設置了顏色陷阱,12AB雙橫木障礙一端為淺藍色,另一段為深藍色,其余部分全部為白色。13號單橫木障礙桿全白。白色是馬容易忽略的顏色,所以這三跳都不好完成。同時,12接13的5步弧線走起來很難,整個路線前半程的從容會讓人馬組合放松,但真正的考驗留待路線最后。


第一輪比賽結束后,從50對人馬組合種篩選出來的9對零罰分完賽的進入了附加賽。最后,法國騎手朱利安·安奎廷搭檔“Blood Diamond Du Pont”以附加賽領先朱利安·艾佩拉德和“Donatello D’ auge”0.28秒的完賽成績獲得愛馬仕大獎賽的冠軍。

法國騎手朱利安·安奎廷和“Blood Diamond Du Pont”

比賽容易看懂和賽制有關系。“跳躍,愛馬仕”馬術障礙賽三天比賽主要賽制是直觀的一輪爭時賽賽制,既比較障礙罰分,要求騎手掌握好細節(jié)處理,又要求騎手爭分奪秒。這樣的賽制使觀眾觀看起來非常容易。最高級別的愛馬仕大獎賽用的賽制是一輪比賽加一輪附加賽,畢竟1.6M級別比賽的參賽人馬,誰都想多看他們再跳上一輪驚心動魄的附加賽。


前來觀看比賽的不僅有深諳比賽規(guī)則的馬術老粉,還有對這項運動充滿探索精神的新人。很多跨界的觀賽者會被邀請參與走路線環(huán)節(jié),愛馬仕會邀請職業(yè)騎手分批帶隊走路線,讓這些對場地障礙運動知之甚少的觀眾能夠看懂比賽,了解職業(yè)騎手需要在這條挑戰(zhàn)重重的路線上做些什么工作,了解路線設計師和人馬組合之間的博弈是如何展開的。


“跳躍,愛馬仕”馬術障礙賽為人所稱道的絕不止比賽的精彩程度,還有大賽里里外外透出來的匠心。

顏色是最難操控的元素,但百年品牌調配起來確是得心應手。


二戰(zhàn)時期,戰(zhàn)爭導致物資匱乏,白紙稀缺,愛馬仕不得不采用橙色卡紙作為包裝。歷年來,愛馬仕橙——這種熱烈溫暖的顏色一直是秀場中必不可少的點綴。

然而,除了橙色,賽場周圍還有更多與之協(xié)調的顏色。主賽場的圍欄是棕紅色。據說這些主題色每年都在變化,因為每年大賽會邀請跨界的藝術家聯(lián)合設計圍欄和裝飾。場地周圍的展位由橙色、棕紅色、黃色和淺藍色四色裝飾,馬蹄鐵、馬鞍、騎士頭盔和馬頭四種馬術元素與變化的顏色共同作用,創(chuàng)造出一種平衡。


愛馬仕與馬術有很深淵源,品牌最初專營馬具。圍繞著主賽場的展位基本上都是愛馬仕自營的產品,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馬鞍制作展位。手工匠人親自展示馬鞍制作的傳統(tǒng)工藝,感興趣的觀眾大可在指導下上周體驗。一番操作下來,用我自己的話說,那就是“看著容易,做起來難”。

真正的匠人不僅能調配顏色,還能調配環(huán)節(jié),使競技和娛樂處于平衡狀態(tài)。


2024年,愛馬仕邀請“I Could Never Be a Dancer”馬表演組合在主場地獻上“冒險的魅力”(L’allure d’une aventure)演出。隨著場地內城市的霓虹燈閃爍,一匹馬從陰影中走出,在對自由的追求和好奇心的驅使下,騎手從荒野來到了國際大都市。

舞者、馴馬師、雜技演員和馬匹不斷在藝術家塞繆爾·哈弗拉德(Samuel Hafrad)身旁聚攏,他像一葉扁舟一般在主場地里流動,最終突破了無處適從的狀態(tài)。在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后,塞繆爾騎著馬開始在場地內馳騁。這一虛實結合的演繹充滿魅力,在看了兩遍后,我才觸摸到故事的結構,耐人尋味。


賽場外的戰(zhàn)神廣場里有個不小的臨時圍場,四匹舍特蘭專門讓2到10歲的小朋友們騎乘,還有四匹用來教會孩子們初步學會馬匹打理。

最讓我感興趣的是“歡迎來到福寶”虛擬現實VR體驗,在1分半的時間內,四人一組,通過手柄操控小飛馬在空中迷宮內盡可能多地收集小紅旗。兒童和成人均可參加,反正我玩完一次就感覺很上癮。我們一組的法國小女孩在短短的時間內竟然收集了27面小旗子,我的數據很慘,不到兩位數。

連續(xù)三天的參與,讓我非常滿足,“跳躍,愛馬仕”馬術障礙賽比賽好看,周邊活動好玩。而且,一切活動都與馬相關。


愛馬仕的logo靈感來源于法國藝術家阿爾弗雷德·德·德勒的一幅名為《四輪馬車與馬童》(Le Duc Attele, Groom a L'Attente)的畫作,描繪了一架等待主人的馬車。馬比人大得多,也更突出,這代表著公司最初的使命——生產馬用產品(馬鞍、韁繩等)。

了解愛馬仕最初的故事時,我才知道他們因何開始。創(chuàng)始人蒂耶里·愛馬仕 (Thierry Hermès)發(fā)現馬脖子上戴的項圈很硬,馬在拉車時脖子容易擦傷。沒人在意這一點,于是他便著手做了一款讓馬戴著更舒服的馬具。一個由愛馬人創(chuàng)立的品牌,兩百多年后,依舊在堅持馬匹福利,堅持反饋馬術行業(yè),這是初心,也是傳承。


圖/Hermès 文/萬付林


©2011-2025  馬術在線 (京ICP備11042383號-3)     E-mail:horsemanship@vip.sina.com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