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術在線 首頁 馬術雜志 馬術課 查看內容

說說騎手的輕騎坐

2023-2-6 11:49|來自: 《馬術》2019年8月技術特刊

摘要: 輕騎坐在馬術中有廣泛的適用范圍。輕騎坐可以讓騎手將體重從馬背上移開,在跨越障礙時、外出騎馬時和騎年輕馬時常常使用。根據(jù)使用的場合不同,以及身體前傾幅度的不同,它又衍生出不同的名字,例如:越野騎坐和障礙 ...


輕騎坐在馬術中有廣泛的適用范圍。輕騎坐可以讓騎手將體重從馬背上移開,在跨越障礙時、外出騎馬時和騎年輕馬時常常使用。根據(jù)使用的場合不同,以及身體前傾幅度的不同,它又衍生出不同的名字,例如:越野騎坐和障礙騎坐。

障礙鞍或綜合鞍的形狀適合輕騎坐時使用,向前伸展的鞍翼和前鞍包設計幫助騎手正確地進行輕騎坐。馬鐙帶的長度相比于舞步騎坐來說短很多。依據(jù)不同情況,實際的長度各有不同。

對于中等程度的輕騎坐來說,縮短 2~3 個孔可能就夠了,但在前傾程度更大的情況下,騎手的體重完全不由馬背承擔時(如,跳障礙時和越野時),則需縮短多達 4~5 個孔的長度。

注:使用輕騎坐可以讓騎手很好地調整平衡和步伐。騎手也要能在不同形式的輕騎坐之間平穩(wěn)轉換。

騎手調整臀部到上半身向前傾的幅度來進行輕騎坐的調整——角度取決于當時的實際情形。騎手體重更多地由大腿、膝部和腳后跟來承擔。在比較溫和地輕騎坐時,騎坐盡可能近地接近馬鞍,這樣利于騎手更安全地保持平衡。在快速行進和跳躍障礙時,騎手從馬背移開的體重越多,則騎坐離開馬鞍的程度越大。

和舞步騎坐時一樣,輕騎坐時騎手的骨盆、髖關節(jié)和大腿必須柔軟。上身僵硬或是上身動作過多都是錯誤的,會干擾馬匹和騎手的平衡。

輕騎坐時,由于鐙帶短,騎手膝部更加彎曲。騎手通過其膝部緊密牢固地靠在馬鞍上來保持他在鞍中的平穩(wěn)。

小腿放在肚帶旁,小腿內側平坦部分接觸馬體,用于給出前進的輔助。小腿向后滑會不利于騎手保持平衡。在跳躍障礙時,這種錯誤常導致騎手過早回身到正直狀態(tài),阻礙前進,進而干擾馬背部的工作。

腳稍微推入腳鐙,最寬處在踏板位置上。腳總是保持在身體重心的下方,確保騎手時刻平衡。腳后跟應當是身體的最低點。腳踝應當靈活并微微彎曲,這樣能提供一個穩(wěn)定,有彈性的支撐,同時使小腿保持穩(wěn)定。如果腳后跟抬起,騎手不能正確吸收運動,小腿向后滑的話,他就會先于馬的運動。

注:牢固的膝部位置,恒定的小腿位置和向下沉的靈活腳后跟構成了輕騎坐的基礎。

上半身的前傾姿勢是通過臀部彎曲而獲得的。脊柱應當保持自然形狀,一定要避免背部凸起或下凹。

上臂略微前探,肘部稍位于身體之前。前臂向外伸出,前臂、韁和馬嘴成一條直線。輕騎坐同舞步騎坐一樣,韁和腿的輔助應當獨立于騎手身體的運動。

雙手指關節(jié)垂直,放于馬脖兩側。韁的長度取決于騎坐前傾的幅度。頭部應自然正立,看向前方。

跳障礙時,騎手需要有特別好的平衡,以便能在跳躍過程中的各個階段跟隨馬的運動,進行相應的位置調整。請注意以下幾點:
  • 起跳階段中,騎手從臀部向前彎曲身體保持輕騎坐;與此同時,充分下壓腳后跟,保持小腿在肚帶兩側,防止后滑。障礙高度更高時,騎手身體在起跳時需向前彎曲更多。
  • 當保持騎坐、膝的位置和腳后跟下沉時,騎手必須沿著馬嘴方向給出足夠的空間,讓馬的頸部進行必要的伸展。此時與馬嘴仍保持輕的聯(lián)系。
  • 當處于障礙上方時,身體更為前傾,騎坐與馬鞍間的空間更大??臻g的大小取決于障礙的高度和馬背拱起的弧度。重要的是騎手要平穩(wěn)地跟隨馬的運動,并保持平衡。
  • 落地階段期間,應根據(jù)馬的重心變換來平穩(wěn)調整上身的位置。騎手應避免身體前傾或滯后于馬的運動?;刂鄙眢w過快會阻礙馬的背部正常工作,導致后肢的不正確使用(“后肢錯誤”)。
  • 在接近障礙時、跳躍過程中和落地后,騎手的膝蓋和小腿應盡可能地保持穩(wěn)定。整個跳躍過程中,手部保持穩(wěn)定,與馬嘴保持彈性聯(lián)系。特別是騎手的頭保持直立,這樣在落地時能看下一道障礙。
  • 出障礙后再回首看身后的障礙并不是一個好習慣,會擾亂馬與騎手的注意力。

編譯/趙瑩 圖/李艷陽

©2011-2025  馬術在線 (京ICP備11042383號-3)     E-mail:horsemanship@vip.sina.com

返回頂部